研究筆記_藥華藥_20171120_P1101 vs.Jakafi

P1101 v.s Jakafi

l   Jakafi=Ruxolitinib,是一種JAK1/JAK2 inhibitor 

l   Jakafi有做2trial: RESPONSE (主要的) and RELIEF (後來追加的)

l   RESPONSE Trial並不是Jakafi vs. HU的一線用藥PK,而是針對HU不耐受/抗藥的病人,進行jakafi vs. BAT的二線用藥PKIncyte是先於2010年瞄準Jakafi二線用藥進行RESPONSE Trial,後來才於2012年同步增加Jakafi vs. HURelief試驗(後來沒達到試驗目標)(From小林大)

RESPONSE (成功!)
1.    TargetHU不耐的二線病患 (who are resistant to or intolerant of hydroxyurea)

2.    有達到primary endpoint: 達成phlebotomy independence+減少脾臟體積達35%或以上。(The primary endpoint of the trial is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hose hematocrit level is controlled in absence of phlebotomy and whose spleen volume is reduced by 35 percent or more from baseline as assessed by imaging at 32 weeks.)

3.    安全性部份: In addition to safety, key secondary endpoints include durable response and complete hematological remission.

4.    Jakafi vs. BATRESPONSE Trial (n=222)Jakafi的療效是有優於BAT,於2014年取得PV二線用藥藥證。由於RESPONSE TrialBAT arm (n=116),是由臨床醫師決定治療方式,弔詭的是BAT包括HU治療(n=66)佔了59%受試者,也就是所有收案的病人原本就是對HU不耐受/抗藥的病人,對照組竟然有59%病人繼續採用HU治療,因此Jakafi arm當然能夠輕鬆贏過BAT armMPNforum當時就有一篇評論,這也反應了MPN疾病欠缺好的替代治療方式。mpnforum.com/pv-and-jakafi/ (From 小林大)

RELIEF (失敗!)
1.    Target 有在服用HU的一線病患(沒抗藥性,但有副作用): Who were generally well-controlled on hydroxyurea but reporting continued disease-related symptoms. (HU PK副作用)

2.      有觀察到Jakafi有比HU好的趨勢,但可惜沒達到primary endpoint : 也就是要有一定比例的病患在醒著的時候出現指定副作用的緩解(疲倦、癢、肌肉疼痛、盜汗、流汗),且緩解率要達到50%以上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a 50% Improvement in TSS-C and Individual Symptoms)à採用Jakafi的有43.4%,採用HU的有29.6%的病患達成此一目標,但P值為0.139,沒有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哭哭。(等等,HU自己就可以緩解??)


3.      安全性方面: 採用JakafiAdverse event並沒有比HU來的少 (各有所短)
Share:

藥華藥_CONTI-PV摘要整理


簡單心得:

1. CONTI-PV數據在預期當中,但不到碾壓HU,相信未來審核時EMA還是會有疑問。
2. P1101和Jakafi不能去做類比,不管是Genet的質疑或是網友的反駁,都不正確。
3. 有參考價值的是Pegasys的trial。根據網友提供的資料,Pegasys效果很優(甚至比P1101好一點),然而副作用不算小,所以羅氏才終止實驗。目前看起來P1101副作用的表現優良。


  P1101 HU/BAT 備註
病患數量 in PROUD-PV 106 111
病患數量 in CONTI-PV 95 76
延續率 89.6% 68.5%
病患完成實驗數 88 73
第二年停用率 8.40% 6.60%  
施打劑量中位數
(
維持與第一年相同
)
2周施打一次450 µg  每日1000mg (98%以上的都還是用HU,而非轉為BAT)  
   
有效性指標(主要終點):    
完全血液學反應 (CHR rate) 70.5% 49.3% p=0.0101
CHR rate+PV症狀改善情形
(eg.
顯著脾臟腫大之改善
)
49.5% 36.6% p=0.1183
   
次要指標 (疾病改善情形):     
代表: JAK2突變等位基因負擔-->有多少%的病患達到部分分子反應 69.60% 28.60% p = 0.0046
   
安全性      
不良反應比率 70.10% 77.20%  
不良反應狀況 GGT(丙麥胺酸轉移脢)的指數增加在一些 P1101 受試者中有觀察到 貧血、血小板減少症和白血球減少症發生在HU中較多
因干擾素治療具有的不良反應(特別是包含甲狀腺功能障礙和憂鬱症)在 P1101 組低於 5%    
惡性腫瘤 3人發生惡性腫瘤,但此三例極有可能(most likely)IFNa治療無關 有觀察到疾病/治療相關繼發性惡性腫瘤
1例膠質母細胞瘤(腦癌的一種) 2AML
1例精原細胞瘤(睪丸癌的一種) 1例黑色素瘤
1例腎上腺腫瘤 2例基底細胞瘤  



Share:

研究筆記_富田電機_20170705_17年股東會highlights

股東會重點: 

2016年營運結果 :

  • 營收12.6億元,年增1.17%,毛利率從約30%上升到約35%,營業利益率也同步從18%上升至23%,但相較於去年公司有大筆的業外(政府補助&關係人放棄債權),今年則沒有,因此整年度EPS$11.35略下降至$10.82(扣除一次性的業外,去2015年的EPS應該約為$8,因此實際是年增達35%!)

2017年營業目標:

  • 公司2017年營業目標15.6億元,隱含年增率為24%,總經理表示1-5月累計營收年增率達60%1H17年增率超越50%沒有問題。
  • 然而總經理也強調,1Q16為低基期,而2H16表現則相當不錯,因此今年下半年很難講說可以維持同樣的年成長率,且以營運角度來看,現有的產能無法支撐如此快速的成長。
  • 匯損: TESLA的交易是採台幣計算,所以匯損很少

銅鑼新廠:

  • 6月底6000坪土地整地完成。
  • 預計第一期會在今年10月份完成(沖壓部、熱處理、鑄鋼),第二期則會於2017年底/2018年初動工
  • 未來會把EV motor都移往銅鑼廠
  • 銅鑼廠最終目標產能為200萬顆馬達/年。


TESLA:

  • Model3: 富田僅有負責先期導入,目前無能力及設備接這一部分的單,在銅鑼廠完工後才有機會切入。
  • 公司目前會先把握modelS/XTESLA向富田表示,2017 modelS/X至少年增20%,這將填滿公司現有產能。也因產能受限的關係,2017/1H18不太可能見到大幅度成長。
  • 電動貨卡: 公司相信TESLA仍會選擇在富田進行先期導入,藉此公司能掌握相關材料與工程規格。
  • Model3 永磁馬達(PM)/感應馬達(IM)都有使用。
  • 會上有股東詢問競爭對手,公司回答TESLA會先找日本廠商。

新客戶開發:

  • 將提供整車系統的解決方案予馬來西亞客戶(整車廠),該項解決方案整合了馬達、驅動器、減速器、電池管理系統……等,10月份會在馬來西亞發表à當前策略就是切入小廠,與當年切入TESLA一樣。
  • G公司(動力系統供應商)的合作很快能見到成果
  • 日本大車廠已造訪達3-4
  • 中國車廠有來接觸過,但目前都不是客戶,有在透過第三方與中國的新車廠合作。

其他重點:

  • 公司的永磁馬達採用膠合,為最新技術。(膠合是矽鋼片堆疊的技術之一)。就永磁馬達而言,日本住友全球技術最強,擁有最多磁性材料專利。
  • 公司目前無上市上櫃的時程表,總經理是希望等銅鑼廠用好再來說。

個人分析:

毛利率上升應該是受惠於產能利用率上升的關係,公司也有表示現在大概是滿載的狀態。

公司的業外佔稅前營收約20%,大部分是來自於認列子公司永泰豐的利益,這部分今年應該就沒有了,因為富田已100%合併該子公司,所以整個財報會合併永泰豐的資料。(我覺得4Q16EPS會暴增可能就是在該季認列永泰豐的數字….雖然這樣很怪….不確定會計上能不能這樣認列)

一個比較令我concern的點是研發費用的絕對金額下滑了20%左右,就一家技術導向的公司這就有點吊詭了,但會計的數字本來就可以搬來搬去,最終還是要從質化的角度去看公司的研發能量是否能有在持續成長。

雖然市場上的氣氛與言論都還是非常樂觀,但對於沒接到Model3訂單這件事,我自己是偏空解讀。

第一,Model3同時有PMIM,但都被人接走了,這表示除了富田外,有廠商是可以提供IM產品的,而這是不是也代表未來這位/這些競爭對手有能力/技術搶下ModelS/XIM訂單呢? 第二,有些人會認為丟單是受限於當前產能,此乃非戰之罪,但做生意就是這麼殘酷,未來等新廠蓋好後富田能奪回多少Model3訂單仍是未知數。

另外一個我覺得比較懸的點是永磁馬達的部分,在Model3確定採用PM後,大致上已可以確定PM將成為一般電動車的主流技術,當然,跑車型電動車應該仍會持續採用IM,但這畢竟是小眾。我目前仍還在研究PM(太多東西要看了…),但我對富田的永磁馬達初步是抱持相對保守的態度,因為目前還未聽到/看到公司有相關的技術。相較公司的感應馬達就是放整個鑄銅轉子在那邊給妳看,股東會上展示的永磁馬達僅是沖壓後的鐵芯部分(忘記拍照片了…),這是不是代表富田目前僅掌握沖壓的技術,卻無永磁材料加工的部分。我有點擔心未來這可能會使公司的成長受限。

在分散客戶方面,可以看的出來公司很積極的在運作。不管是提供整合性解決方案、切入小型整車廠、持續與更多客戶接洽等等,都有逐步地看到成果。不過目前雖然各家車廠無不積極開發電動車款,但整體電動車市場似乎還未進入爆發期,加上富田的產能在銅鑼廠完工前難見大幅成長,所以我認為公司未來1~3年仍比較可能會是蹲馬步的階段。


結論

仍需密切注意整個產業的變化以及公司是否能持續領先競爭對手,拿下更多客戶。
Share: